宋代士庶丧葬法与民间丧葬风俗冲突之原因

2025-06-07

唐宋之际社会结构己经发生重大的变革,社会成员重新组合,新型的社会组织产生,人们普遍生活在经济能力较弱的小型家庭中,必须节俭度日,丧葬从简。详细分析如下:...
更多
土族火葬仪式

2025-06-06

土族的丧葬文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就目前土族的丧葬形式看,主要包括天葬、火葬、土葬、水葬四种形式。其中天葬和水葬并不普遍,这两种葬式是针对夭折的婴儿、非正常死亡的人和无子嗣的人,土葬和火葬都是较普遍的。通过在朱岔村的田野调查了解到,该社区也没有天葬和水葬的习俗。在朱岔村,非正常死亡和夭折的小孩一律火葬。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在该社区土族的丧葬形式除了吸收了一些汉族丧葬文化元素外,其本身丧葬形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般实行火葬。 ...
更多
藏族火葬仪式

2025-06-06

藏族在面对逝者离去时忌大声嚎哭,要默诵“六字真言”,为亡人祈祷来世的幸福。死者后人一般穿白褐衫、白板皮袄或反穿衣服,不戴帽子。妇女则卸下身上的各种饰品,在自己的发辫中辫入一缕白羊毛;男子则在衣服的纽扣上系一缕白羊毛。亲友们带上哈达、清油前来祭奠,家属则戴孝49天,在这期间每天清晨家人都要喂藏,与此同时还要到寺院放芒茶,请僧人念经超度。...
更多
朱岔村丧葬仪式概述

2025-06-06

朱岔村为天祝县原朱岔乡乡政府所在地。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天祝乡成立,实行保甲制度;民国36年(公元1947年)天祝乡辖8保、101甲,朱岔村为天堂保所辖部分;1950年天祝自治区成立,下辖10乡,朱岔村属六乡(后山莫科一族)管辖;1958年H月,区改社后,朱岔村划归古城公社管辖;1962年7月22日,重设区工委,成立朱岔公社,为古城区管辖;1983年5月4日,人民公社撤销后成立朱岔乡,划归莫科区管辖;1985年撤区并乡,朱岔乡辖麻科、朱岔、保干、大湾、小科什旦5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9月,撤销原朱岔乡建置后,朱岔村成为天堂镇所辖行政村。...
更多
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2025-06-05

1、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殡葬服务标准化制度建设在现阶段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有关法律法规在一些方面具有滞后性,很难适应产业迅速发展所引发的新变化和新课题。同时,行业内标准制定没有系统性规划,各区域,各部门标准协调性不强,易产生标准冲突或者标准空白,致使殡葬服务机构实施起来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效率和成效。...
更多
殡葬行业现有标准概述

2025-06-05

当前,殡葬行业有多种标准,涵盖不同方面。例如,在建筑设计方面,有JGJ 124一99《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殡仪馆的选址、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防护及防火设计等内容,如殡仪馆的选址要符合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建筑布局需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功能分区规划等。...
更多
标准化推动新时期殡葬事业改革创新

2025-06-05

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秉持“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理念,以标准化体系抓管理与服务,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不断改善设施环境,着力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用心用情用力为治丧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社。...
更多
临终初丧之仪

2025-06-04

1.送终 四站镇上的老人在临终之前一般都在家中。村里人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去医院折腾也没什么用了,希望老人能在家中安静的过世,他们对生死的看待并没有那么执着,很多人即使是临终生病了,也选择不在医院接受治疗,而是回到家里“听天由命”。王姓老人在过世三天之前表现的意识不清,不能进食,老人的子女轮流待在老人家中照顾老人,老人临终前儿女们就感觉不好了,亲属来看望都不自觉的在老人床边哭泣。来探望老人的亲属也都跟老人道了别,老人在一个下午亲属们都围在家中的时候安静的离开了。随后屋内就传来一片哭声。...
更多
四站镇的丧葬仪式

2025-06-04

中国人讲究“以死为大”“入土为安”,丧葬仪式包括对身体的处理和对灵魂的处理。解放前,一般家庭到老人暮年时,子女给准备寿衣、棺材。老人去世后,要在庭院搭灵棚,有钱人家请鼓手吹奏哀乐。装棺入硷之后,停丧期间,家族晚辈,要披麻戴孝,以尽子女之责。...
更多
东北地区汉族丧葬的主要形式

2025-06-04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葬式和葬法,包括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崖葬、树葬,其中土葬和火葬是汉族主要的丧葬方式,火葬因佛教传入而在唐朝盛行,随后至新中国成立一直沿用土葬,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丧葬改革,提倡使用火葬。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其中满族入关之前以火葬为主要形式,清朝初起逐渐改用汉族的丧葬方式。另还有树葬和野葬,小孩天折不进行土葬,而是把尸体放在树上,因为当地的游牧民族认为灵魂会变成鸟飞向天堂。野葬曾是蒙古族的丧葬方式,把尸体放在行驶的马车上,让尸体在马车行驶的过程中自然掉落,回归大自然。东北地区汉族人的主要葬式仍然是土葬和火葬。四站镇居民的主要葬式也是土葬和火葬。虽然国家倡导的丧葬形式是火葬,但东北地广人希,耕地面积充足,土地资源并不那么紧缺,因此至今农村地区的丧葬方式主要还是以土葬为主。...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400-158-1318

手机:

邮箱:706417206@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