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丧厚葬的心理展示
2021-11-15
慎终追远、隆丧厚葬的殡葬伦理和丧葬习俗的普及,使社会的每一个体角色均成为丧悼文化的认同者,这给后人丧悼意识及文学表现以无往不在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中对隆丧厚葬多有描摹。①中国现代作家如巴金、老舍揭露了中国人“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对繁缉礼节的重视,主张节用、节葬。当代作家中,赵树理《福贵》描写了福贵母亲故后,买棺材,请阴阳,央人送葬,缝制孝服,请人吃喝,欠下沉重的债务,透露出丧葬“奢靡”的信息。中国新时期作家继承了现代作家的批判精神,从心理层面揭示了人们崇奉的隆丧厚葬的永恒心理、归宿心理、报恩心理、依恋心理、炫耀心理、宣泄心理等。当代小说在展示丧葬文化心理方面,与现代小说相比,它主要立足于人文精神,从个人主体的角度自觉反思或展示整个民族文化心理。新时期作家中,航鹰、莫言、何继青、沈家和、王大进等对隆丧厚葬的民俗风进行了详尽展示,李锐、陈忠实、贾平凹、杨争光等对这种丧葬伦理及传统文化作了深入反思。...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