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载体的祭祀组合

2022-01-12

西汉的满城汉墓中,后室的主室中部出土许多夔金的案饰,发掘者据此推测在棺床前有漆案,同案饰共出的有鼎、釜、勺、带钩等铜器,尊、盘等漆器及玉印等;漆盘内发现乳猪骨架1具,骨上有经火烧烤的痕迹,发掘者推测这些器物原来可能置于案上。这一发现表明西汉时期的高规格墓葬中出现在墓室中棺床前放置炊具、撰饮用具等器物举行祭奠仪式的行为,祭祀空间初具雏形。...
更多
生死命定:必然性

2022-01-07

在先秦儒家那里,生命就是一个由生到死的必然过程。儒学后人王充在他的《道虚》中说到,有血脉之类的动物没有不是生下来的,也没有不死的,天地阴阳不是生下来的,所以会长存不朽,死是活着的证明,活着是死的证明,有开始就一定有结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这既是自然之理,又是必然之路。...
更多
荀子的生死观

2022-01-07

荀子立于a天行有常”的自然学说,在对生死问题的认识上同样延续了这种自然主义态度。荀子在《天论》中指出,“星坠木鸣”、“怪星搅见”等诸种被国人视为不正常的现象,其实都是天地的自然变化,不足为怪。人的生死亦是如此,生是人的起始点,死是人的终结处,人之生死同自然万物一样,随顺自然变化之常理,自然而然,有始有终,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且必然的阶段。...
更多
孟子的生死观

2022-01-07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其生死观亦是在孔子生死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孟子传承了孔子“死生有命”的观点,“君子行法,以侯命而己矣”(《孟子"j-,}心下》),面对这个既定事实,人能做的就是积极修养身性以求知晓天命,现安身立命,故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侯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最终实尽心上》)。同时,孟子特别强调,人不能因知晓天命而不珍惜生命,更不能因生死命定就放弃对生的追求,死得其所方是善终,不得其死就是凶死。死于非命的凶死是对生命的裹读,只有正命而逝的善终才是对待生命的真诚态度,也是对待死亡的真诚态度,所以孟子告诫人们要慎重对待生死,善待生命,学会自我保全,不做无谓的牺牲,避免非正常死亡。...
更多
丹寨县苗族丧葬仪式中的芒筒芦笙乐器解读

2022-01-05

芦笙,又称“葫芦笙”、“瓢笙”。它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其历史渊源流长。贵州省黔东南是一个苗族的聚居之地,在这里不同地区的苗族芦笙,其形制、表演形态以及使用场域等方面都大不相同。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所使用的传统芦笙是六管六音的直管芦笙,而黔东南地区的丹寨县的芦笙就是六管芦笙的代表地区。丹寨县的芦笙根据其表演形态与使用场合主要有四种类型,分为芒筒芦笙、“对芦笙”、“四滴水”芦笙以及多管芦笙,其中以丹寨县芒筒芦笙的表演最具特色。它使用于丹寨县境内几乎所有的苗寨,以及县周边的雷山县、榕江县、三都县、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更多
生与死的转化

2022-01-05

在布依族的信仰中,两个相对并存的世界不仅是联系贯通的,而且有着转化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布依族丧葬文化中,是将丧葬仪式置入整个人生仪礼的过程中来认识的。其实,这在其他民族的丧葬文化中也是如此。我们知道,在人类学中通常将人生仪礼视为“通过仪式”。法国人类学家阿诺尔德·范根纳普(Arnold Van Gennep)曾对人生“通过仪礼”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和年龄的每一次变化而举行的仪式”;一切通过仪式的结构都可以析解为相同的和基本的三重模式:即分离、过渡(或阂卜即与融合。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和埃德蒙·利奇等人也曾对“通过仪式”进行过深入探讨。...
更多
两个世界的相对存在与相互通达

2022-01-05

前述丧葬仪式中所显现出来的布依族观念中两个世界的并存,以及将死者由生界送达另一世界的过程,并不能理解为两个世界就被完全断绝隔离。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涉与渗透。在此情境下,两个世界的相对存在与相互通达就成了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即相对存在中有渗透与沟通,相互通达中又力图保持两个世界的界限分明。这是布依族传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普遍存在的文化图像。...
更多
汉画像石的兴衰

2022-01-03

汉画像石是汉朝比较流行的丧葬文化,它是汉朝墓室的构件之一。在艺术手法上,是将绘画、雕塑和石刻融为一体,先在磨平的石板上绘出图案,然后进行雕刻,完工后再涂染颜色,描绘装饰,让画面鲜活起来。...
更多
“墓室屏风图像”概念的界定

2022-01-03

在对屏风图像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中存在几个益混淆的概念—屏风、屏风上的绘画、墓室屏风图像、墓室屏风图像上的绘画,搞清这些概念的准确含义,对于研究的顺利进行不无裨益。在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各自探讨的屏风图像的范畴及选用的材料不尽相同,对于墓室屏风图像的称谓也多有相异之处。因此,笔者将在分析前人的概念范畴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屏风图像的概念界定,并论述笔者对于相关概念的认识。...
更多
宗教信仰和思想方面

2022-01-03

孙作云指出铺首是方相氏的鬼面,其具有鬼怪信仰在里面。孙长初在《汉画像石“铺首衔环”图像解析》中,认为山字形的高冠代表的是神人图像的省略形式,具有原始巫术的意义。王倩在《淮北汉画像铺首衔环神话学新探》中认为:“淮北的山字形头戴冠铺首衔环是镇守天门的宇宙神。孙长初和王倩对于山字形铺首衔环所具有的意义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释。金爱秀在《试论铺首的研究》中,认为铺首衔环与宗教中的避邪驱鬼有联系,作者以个案为研究对象,对铺首图像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同时对铺首的象征审美意义进行分析。...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400-158-1318

手机:17765126874

邮箱:706417206@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