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158-1318
手机:17765126874
邮箱:706417206@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
发布时间:2024-11-12 浏览量:
仪式的目的并不在于机械地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物质和物品堆积罗列在一个场景中进行展示和展览,那是博物馆的功能。仪式中所出现和展示的那些物质和物品,除了表示在仪式场合的特殊性以外,更重要的是仪式性结果,这才是仪式的基本逻辑。
富兰克弗特通过埃及的丧葬仪式来阐述这种仪式性的结果。他说:“在埃及,生者和死者需要借助某种仪式或风俗来进行交流。而保护好死者的躯体是延续死者灵魂的重要条件,也是与死者交流的唯一途径,因此,埃及雕塑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因为一个雕像可能与通过‘开口’仪式或一段铭文而魔法似地使之有了生命力……埃及人经常与他们有着密切的社会关系的死者进行交流,并实际上分享这种交往。他们到墓地中去献祭,在节日里还聚集在那里进行庆典,他们认为死者会在那里。在雕塑和坟墓的结构上,表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形成了一条交流线。”应该说,仪式把语言、祭物、人的姿态等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场合中组织起来,在物质形式上即是一种创造。另一方面,仪式将同一个主题的意思通过具体的活动加以体现,属于一种实践性的表述范畴,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交流与交换的原则中得到体现。因此可以将仪式视为一个交流和交换的场域。在丧葬仪式中,这种交流就体现一方面,为通过人情的交流,抚慰死者亲属,并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其次,是一种“人情”的交换,今天我家办事你来帮忙,挂一定数额的礼金,那日后你家若办事情,那么我也会来还礼,在这样的逻辑中,人情得以交换,整个社会被丧葬仪式这条无形的“绳”连接在了一起;再次,诚如富兰克弗特所举的埃及的丧葬仪式一样,人们通过丧葬仪式与死者进行交流。
“拉丧”是纳西族和彝族的传统,死者出殡时,亲朋好友要帮忙死者的亲属抬棺,先绕送灵老路,然后再上山到达墓地。抬棺时,棺材用长绳固定,因此就需要较多的人从四个方向紧紧地拉住绳,因此称之为“拉丧”。宝坪的“拉丧”中,亲朋邻里都争先恐后地轮换抬棺,拉丧绳而行,因此每次出殡,拉丧的队伍都是熙熙攘攘、浩浩荡荡,热闹非凡。宝坪村的丧葬宴席也同样是丧葬仪式中重要的一环。宝坪村由于是多民族集聚的村寨,因此丧葬宴席的筹办也显得很有特色。宝坪村的妇女在丧葬宴席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通常由乡堂的三名熊姓妇女、纳西的两名和姓妇女、藏族的一名和姓妇女、傈僳的一名乔姓妇女组成一个专门为红白事办宴席的集团,平时她们在家务农,若哪家办事,她们就会聚起来,和主人家一起筹办请客的宴席。主人家付她们一定的酬金。笔者问到和姓的纳西师傅,她说:“我们村里哪家办白事,全村人都会来,有的全家都来,有的请家里的代表来,差不多就可以摆80桌左右。我们做饭的有乡堂的师傅,有纳西的师傅,有藏族的师傅,还有傈僳的师傅,就是为了照顾大家的习惯。”宝坪村丧葬宴席的准备非常的人性化,不同的民族可以在饭桌上各取所需,从而在一种更舒适和更自在的环境中进行人际的交往和人情的往来。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