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158-1318
手机:17765126874
邮箱:706417206@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
发布时间:2024-10-31 浏览量:
自古以来,人类将逝者安葬在岩洞、山谷和岩壁缝隙中的特殊埋葬方式逐渐形成,同时相关的墓葬风俗也渐渐产生。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很少发现比较完整的岩洞墓遗存。而灰腾胡舒、阿尔查图德勒、那日图哈达(Nart Had)等墓葬的完整发现,为研究岩洞墓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其葬俗特点主要分以下几种:①选择山洞、山谷、山坑为墓葬的地点;②遗体用“梯”形木架进行搬运;③根据葬具可分为有棺和无棺两种;④墓主头低放枕;⑤有随葬品;⑥垒砌石块,封闭岩洞墓洞口及墓门。蒙古国境内发现的绝大多数岩洞墓都具备了以上特征,这正是认定岩洞墓属于新的一种墓葬类型的主要依据。
考古学家德·巴雅尔和乌·额尔德尼巴图等认为蒙古国境内的岩洞墓是“亚洲内陆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具有浓厚游牧文化特征的独特丧葬类型,在很长一段历史演变中,这些岩洞墓在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相同点,充分说明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他们对有些专家所论述的“所需时间简短,及时埋葬的战士之墓”观点持有反对态度。就从墓葬所在的地理位置而言,墓葬并不在显眼的山岩之上,而在于隐蔽的山洞或山谷中,且又封闭洞口和墓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得知,这显然不是在很短时间内随意选地将其下葬,而是熟悉地方的当地人有意地选择埋葬的结果。
蒙古国境内山脉较多,山峦起伏较大,山洞的分布也较为丰富。据1986年统计情况来看,现有大小山洞200多处,疑似有山洞的地方有100多处,此外洞口不明显的洞穴、山谷等地有80余处。在洞口较明显的山洞中,除古日班哲日德(Gurvan zee司)山洞发现古代墓葬外,其余山洞均未发现墓葬妞。此次统计再次说明了不是所有的山洞都适合做墓葬。
科布图省乌音其苏木乌里雅苏台山谷的洞穴中发现一具盘腿干尸,而埋葬之前对山洞进行点火清烧;巴彦洪格尔省巴彦查干苏木都贵查黑尔、科布图省布拉干山(Bulgan 11111)等地发现的2一3人合葬墓,都具有深人研究的价值。中世纪游牧民族的葬俗形式中,有头底垫枕的特点。那日图哈达岩洞墓中死者头枕衣袍;黑拉嘎那(Hylgana)、阿日查图德勒岩洞墓葬中死者头枕马鞍。
岩洞墓出土遗物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据遗物类型大致可分为衣物、兵器、装饰品、马具、生活用品和葬具等。男墓主人主要随葬弓箭、箭囊、剑、刀、铁链、鞍木、马橙、马鞭、马嚼、碗、梳子等。女墓主人则随葬耳环、头饰、碗、其他妆饰品、铜镜、木梳、铁刀等。其妆饰品摆放在男、女墓主人头部两侧;碗、罐、盆等基本工具扣放在死者胸部。此外,还不同程度的出土些鹿踩骨、牛羊脊骨等。吉日嘎郎图海日罕(Jargalant khaithan)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刻有鲁尼文的刻花纹乐器木件。此外,岩洞墓还出土大量的穿孔木架。有学者推测其为牲畜上载尸体时用的一种木架,但具体用途尚未得到明确结论。我们比较赞同“最初为骆驼或耗牛背上挑担货物的架子、梯子或雪橇,后用作摆放遗体的棺床”的观点。这种“梯形”木桩架在岩洞墓中使用广泛,其作用为挑担和搬运死者遗体。
岩洞墓墓门(即洞口)一般以砌筑的石块封堵,使洞内气候变得清凉、干燥,为保存较完好的干尸(mummy)、衣物及其它遗物提供了有益环境。如:查干哈囊(Tsagaan hanan)墓出土的贵族冠、丝绸、靴子;那日图哈达墓出土的女士服饰和妆饰品;都贵查黑尔墓出土的服饰;吉日嘎郎图海日罕墓出土的鲁尼文乐器木件查干哈达墓出土的制作精致的皮箭簇;姚德尔图(Yodort)墓葬出土的署署冠等随葬品都可以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奇珍遗物。
关于蔽藏墓葬方面,在蒙古正史或一些使臣列传中有不少相关记载。例如布朗嘉宾的记录中记载:“长者逝世后,子孙会选择隐蔽之地将其埋葬,揭开表土,挖起墓坑下葬后,再将带有草根的表土层覆盖在原处,地表上不留一点痕迹”.。阿·阿木尔(A.Amar)《蒙古简史》中写到:“古代蒙古帝王之陵极为隐蔽,绝不让异族或外人所发现…他们让数千马群驰骋踏平墓葬填土,并在母驼前杀只驼羔殉葬,以便明年祭祀墓葬时母驼能够找见埋驼羔之地”。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记载“成吉思汗先祖全昔卜葬于阿尔泰山脉。不管先祖逝于何方,即使是赶百天的路,也要安葬在阿尔泰山。有研究者认为“秘葬以将死者用绸缎包裹,深葬地下,地表不留任何标记为主要特点。这种风俗的形成主要源于游牧生活的各部落间为争夺草场、人口、牲畜或者仇恨等原因,经常发生战争,而战胜者要毁坏战败方的祖坟”。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突厥和蒙古帝王及贵族的墓葬,这很有可能与古人为防御祖先的陵墓被毁坏,而采取的秘葬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扫一扫加好友